核心提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的冼夫人,为了国家的统一大业,从风华正茂到古稀老人,曾先后四次到儋州,平定乱局、移民南荒、传授农经、教化黎民等,为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当地人民生活稳定生产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今天,儋州百姓还在缅怀她、纪念她。本期,我们倾情向你讲述《冼太夫人四到儋州》的精彩故事,通过这些讲述,让我们再次品读儋州历史,再次追忆冼太夫人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和她对儋州的功德无量。同时,我们还通过《儋州宁济庙》,带着读者走近这座海南最早的冼太夫人庙,仰望宋高宗御笔亲书《儋耳庙宁济诰》;品读北宋苏东坡《和陶拟古》和南宋李光《儋耳庙碑》碑记等;掬起一捧冼太夫人亲手开凿甘甜井水……也敬请读者关注下期的另一个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前后两伏波 功德在儋州》。
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冼英,公元522年出生于古高凉(今茂名一带)一个俚族首领世家,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其功名显赫,威震南天,屡受朝廷褒扬,过去有“岭南圣母”之称,今天,被尊称为“南海圣母”。
冼夫人生于梁天监年间,终于隋仁寿二年壬戌,寿90岁。自担任岭南首领后,为了安抚、置州、任官、巡视,先后四次到儋州。本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其四次到儋州的活动、作为和功德。
第一次:到儋州抚峒首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10月,楼船将军杨仆建立儋耳郡,把儋耳正式纳入中央集权统治管理。后因官吏掠夺加剧,矛盾激化,叛乱时有发生,朝廷只好废弃儋耳郡,并入珠崖郡。接着珠崖又反,海洲连年不定,也被罢弃,这是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的事。只有在隔海的徐闻遥领,和建郡前没有多大差异。当时儋州地区有大小千余个峒,峒相当于后来的里、乡。由于统治管理出现了真空,互相征战、兼并,归属九个大峒主,各据一方,而沿海多为内地迁民居住。
梁大同年间,冼夫人运用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多方规劝,解仇息兵”,降服诸越,统一了岭南。这期间,海南儋州有千余峒,在八大峒首的带领下,也都归附冼夫人。只有其中一个大峒主不服,我行我素,不肯归附。
通过儋州千余峒的归附,冼夫人基本了解到海南的经济社会状况,决定秘密到儋州。这个问题,海南著名学者白苗先生曾作过专门的考证,时间应在置崖州的前几年。此行目的,重在考察海南重建郡治、治所地选择等问题,同时征服剩下反叛的大峒主。
由于事先已有千余峒归附,加上有八大峒主的支持,对叛逃峒主行踪,冼夫人了如指掌。有人报信,叛逃峒主背金进腹地深山,冼夫人派兵截捉,逼得叛逃峒主伏法。唐代在州府建冼夫人纪念堂时,把九个峒主雕成九个大石头人,前面归附的八个作跪拜状,被捉的这个反绑双手跪叩首,就是反映了这段历史。
冼夫人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军事家。不了解情况,凭空向朝廷奏请置崖州、建郡治是完全不合情理的。向朝廷上书前,先来了解考察,符合古代办事程序。秘密儋州行,有利于捕拿叛逃的峒主。冼夫人这次进儋州,不仅稳定了海南,而且坚定了在海南建郡的信心和决心,连治所都作了考察,意义是很大的。
第二次:到儋州置崖州
梁大同中,正是冼夫人28岁那年,得到朝廷的批准,冼夫人再进儋州。和第一次不同,这次是大张旗鼓,大批官兵随同。冼夫人和官兵到儋州之日,应是农历的二月十二日,因为儋州地区从古至今,都把这一天当作冼夫人出征日祭祀纪念。从祭祀形式来看,迎龙舞狮,扎兵马过街、抬猪羊、五谷,再现冼夫人从三都南滩港码头登陆时迎接的盛况。如今,这座码头仍保持原状。当时的三都、峨蔓是全海南最繁华的地方,在地方头人的召集下,送猪送羊送粮犒军,是可想而知。
这次进儋,冼夫人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废儋之地置崖州,设在儋耳地界。当时,整个海南以设在儋州的崖州府为统领,下辖十个县,儋州就是当时的海南首府。二是把郡治迁往高坡,即今中和。
关于州治的搬迁,至今仍流传“一夜迁郡衙”的传说。定郡治在高坡,应是冼夫人秘密抵儋时所选择。因原治濒海,每多水患,又常遭海盗洗劫,和海南各地的交通也有所不便。高坡在儋州的中北部交界处,又有宜伦江水流过,但遭到地方上层人士的反对。冼夫人心生一计,宣布在原治重建。起建正堂那天,冼测悉要起西北风。按北魏流行的建房上梁规矩,在两根大圆柱上架横梁时,要披搭一条软红布,代表皇帝镇中央,驱邪镇恶。披红布时,一阵风吹来,红布被刮走,冼夫人下令马兵追寻。不久,一马兵赶来,报告“红布落定高坡”。冼夫人带头跪拜,说是上天的旨意,地方头人也都拜服。当时把木结构的正堂拆出,搬到高坡重起,正堂建起,一夜完工。此后,高坡作为州郡治一直到民国九年。
在高坡建治所后,冼夫人的兵营也驻扎在高坡,当时所挖的水井保留至今,人们尊称为“太婆井”,井水清澈,可饮用。还组织力量教化黎民,传授农经。这是冼夫人到儋州功绩最大的一次,可谓功德无量。
第三次:任用儋州官吏
冼夫人第三次进儋州乃隋文帝开皇年间的事了,这时她已六十多岁。“梁末,宝卒,岭南大乱,夫人怀集百越,崖赖以安”。后欧阳纥据广州反,又诱仆同乱,冼夫人“大义凛然,断然拒绝,发兵拒境,无暇顾及崖州。”再后来,陈后主降隋,隋派总管韦洗带兵招抚岭南,冼夫人被高凉八州地方首领奉为主,号圣母,打起保境安民旗号。冼夫人了解政局变化后,宣布归顺隋朝,并派孙子冯魂带兵迎接隋军,接管岭南。冼夫人协助朝廷讨伐叛将王仲宣等,再次安定岭南。隋文帝便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颁发印章,发落六州兵马,遇急事可便宜行事。从这个时候起,冼夫人被尊称为“岭南圣母”。
冼夫人有了可以任命官吏权力后,她到儋州,安排并任命各级官吏。据史书记载,当时儋州的大小官吏,均由冼夫人从高州带来的部属担任。在整个海南,以讲闽南语系的海南话为主体,讲粤语系的儋州话次之,应该和冼夫人带来高州官吏有关,这是大多数史学家的观点。
史书所载,置崖州后,都是冼夫人的子孙任总管,只有陈时袁洪任过朱崖郡太守。隋唐交接,以冯盎为高州总管,立儋、崖、振三州,也于武德初归唐。文帝时也赠杨仆为崖州总管。此期间,儋州基本上是稳定的。但语言较复杂,不便交流。有当地土著讲的生黎、熟黎两种黎话,有福建移民讲的闽南话,也有驻军讲的原地语言。但自高州官吏到后,士子,当地土著为和官府沟通,开始讲粤语体系的高州话,久而久之,变成当地最主要的交流语言。进入唐代,被称作儋州话。
第四次:在儋州广布皇恩
隋仁寿元年,改广州为番州,任赵纳为总管。因赵贪婪暴虐,冼夫人派遣长史张融入朝告状,并上奏安抚之策。隋文帝查实,杀赵纳,降赦书委派冼夫人招慰亡叛。冼夫人以行将八十的高龄,亲自奉诏书,巡视十多个州郡,宣布朝廷旨意,抚慰各地俚僚,广布皇恩。
冼夫人奉诏书,最后一次到儋州。为嘉奖冼夫人的功劳。当时,朝廷已在海南恢复设珠崖、儋耳、并增设临振三郡,而临振郡治所在宁远县,即三亚市西北的崖城。朝廷为嘉奖冼夫人的功劳,赐她临振县(在三亚市的东北面)汤沐邑一千五百户,并追赠她的儿子冯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冼夫人这次行程,先到儋州,又到封地临振(崖城),再转府城(即珠崖郡),主要是广布皇恩,抚慰俚僚。旅途的颠簸,平日的辛苦,过度的劳碌,终于使冼夫人于仁寿二年年底去世。由于接近春节喜庆期间,到了第二年正月十七日才祭祀安葬,葬于电白县北山兜之原,终年90岁。谥为诚敬夫人,立祠奉祀。《电白县志》载有清朝平阳仪克中诗:“会须割据可乘时,娘子军声百代知。却见两方传马鬣,遥思十郡拜峨眉。年深贔屃廛秋草,夜静笙箫讶古祠。共说尧天有潜德,阐幽从此赖丰碑”。表述了后人的心声。(谢有造)
中和镇宁济庙内保存的宋高宗御笔亲书《儋耳庙庙额诰》。
相传冼夫人亲手凿的古井
相传冼夫人军队留下的养马槽
苏轼留下的《和陶拟古》
李光留下的《儋耳庙碑》碑记
存于宁济庙内的唐代九峒黎首石雕
图片由记者 何文新 摄
儋州宁济庙:海南最早的冼庙
德泽儋州,千峒归依,南疆百姓崇三代;
功垂史册,九州统制,巾帼英雄第一人。
这是很多年前,我拜谒宁济庙有感而撰写的一副对联。此联赞颂冼夫人一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的丰功伟绩。
宁济庙,坐落于儋州市中和镇州前街。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儋州故城内的古建筑之一。据陈雄《冼夫人在海南》一书统计,海南岛各地的冼庙共有51座,主要分布在海口、儋州、文昌、澄迈、定安、临高等市县。查《琼台志》,海南岛从唐代才开始建庙奉祀冼夫人,这座庙就是儋耳庙(宁济庙)。
海南文史专家公认:宁济庙是我省建筑最早的冼庙。
宋高宗赵构御笔亲书庙额诰
冼夫人,名英,今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电城镇山兜丁村人(也有说是阳江或高州人)。据《隋书·列女传》记载:“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峒,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越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旁郡,岭表苦之。夫人多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冼夫人经梁、陈、隋三朝,叱咤风云几十年,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冼夫人有功于岭海,被百姓奉为“圣母”、“太婆”。
海南岛自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立儋耳、珠崖两郡,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的直接统治。但是,海南连年暴发叛乱,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废儋耳郡,使其地收入珠崖。由于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从来没有停止,不断引起海南人民的反抗。汉元帝不得不采纳贾捐之的建议,于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撤销珠崖郡,改为朱卢县,隶属合浦郡。这种做法,实际上等于放弃了对海南的统治。
从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至梁大同年间(公元535-546年),海南大约经历580年不曾建过州郡,政治上长期无法统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冼夫人决心从政治上解决海南长期被弃置的问题,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加快海南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当时,儋耳千余峒归附,冼夫人请命于朝,置崖州于废儋耳之地,结束了“久乱不统,不能一日相聚以存”(《琼台志》)的混乱局面。
冼夫人为了儋耳人民过上安定的日子,当诸俚僚叛乱时,她不顾年老之躯,“亲披甲,乘介马,领毂骑,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北史·列女》)。冼夫人在儋耳的功绩,可概括为五方面:一是建置崖州,恢复海南岛与中央政权的直接联系,稳定儋耳,乃甚海南的局势。二是迁城高坡(今中和镇),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三是移民南荒,为儋耳增添了生力军,同时带来中原和岭南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四是传授农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一年养蚕八次,收稻二次,十月种田,正月收粟”(《唐大和尚东征记》)。五是教化黎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使从民礼”,讲究卫生,饮用清洁井水。
冼夫人对儋耳百姓的功德无量。冼夫人逝世后,儋耳人就建庙奉祀冼夫人,香火极为旺盛。
明正德《琼台志》记载,绍兴间,在贵州任教授的儋耳人羊郁请求皇帝给冼夫人和儋耳庙赐加称号,经高宗皇帝恩准,于绍兴乙亥年(公元1155年)颁诏追冼夫人为“显应夫人”,赐儋耳庙为“宁济庙”,并御笔亲书《庙额宁济诰》:
儋耳在海岛之中,民黎杂居,厥田下下。弥寇攘之患,格丰登之祥,惟神之功,宽朕之忧,顾未加瞿茀,阙孰甚焉。其改为小君,锡二百年之称号,尚凭宠命,弥广灵釐。
《宋史》称“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宋高宗是抗金议和派的首领,有人说他治国功过参半,但他精于书法,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世传墨迹有《草书洛神赋》、《光明塔碑》等。一个南荒小城的冼庙,得到当朝皇帝恩宠,赐名,亲书《庙额诰》,表达他对冼夫人的崇敬和祝福。这种荣耀,在海南历史上实属罕见。宋高宗的墨迹《庙额宁济诰》已失传,要不然将是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
苏东坡和李光情系宁济庙
苏东坡一生喜欢寻幽访古。他在关中,曾经凭吊周公庙,赞颂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周公姬旦;在江北,游览黄州赤壁,缅怀干古英雄周瑜。东坡晚年这种仰慕名贤的情结还萦绕于心,拂之不去。
苏东坡谪居儋州,深知冼夫人曾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边徼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儋州留下奔波的足迹。他深情地寻访冼夫人的踪迹,写下《和陶拟古九首》其五: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
锦伞平积乱,犀渠破馀疑。
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
我欲作铭志,慰此父老思。
遗民不可问,偻句莫予欺。
爆牲菌鸡卜,我当一访之。
铜鼓壶芦生,歌此送迎诗。
诗真实地记录他看到冼庙当时荒凉的景象,表达他敬仰冼夫人的情怀。这是一份难得的史料,说明那些怀疑冼夫人没有到过海南的论调是无稽之谈。
李光是苏东坡北归五十多年后又遭贬谪,带着疲惫的身躯踏上儋州这块南荒土地的。李光谪居儋州六年,把他晚年的时光献给儋州,为儋州文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光是南宋东坡文化在儋州传承的有功者。苏东坡景仰的历史人物,他也仰慕。他追随东坡的足迹寻访宁济庙,感受冼夫人的丰功伟业。
到南宋,宁济庙已得到妥善的修葺和保护。儋州父老敬重李光,请他为宁济庙作庙碑记。李光“谨躬诣庙廷,再三稽首”,才挥毫作《儋耳庙碑》。
这篇《儋耳庙碑》蕴涵着有关儋州的的丰富信息:
一是考证“儋耳”的由来和风俗:“其俗皆镂其颊皮,如鸡肠垂下连耳,因以为号,非自然也”;“风俗俭约,妇人不曳罗绮,不施粉黛”;“男子多坐于内,而妇人经营于外”;“土宜薯芋,民资之以为粮”。
二是记叙儋耳迁城的原因和经过:“日南滩常有水患”。 “一夕,人见夫人具畚锸,躬率人夫迁之,工毕,而人不知。”冼夫人把儋耳郡城从今三都镇南滩迁至今中和镇,又一次证实她“多谋略”,也是冼夫人曾驻足儋耳的铁证。
三是公布宋高宗赵构的恩宠,赐封儋耳庙为“宁济庙”,御笔亲书《庙额宁济诰》。
四是再现儋人奉祀冼夫人的盛况:“每岁节序,群巫踏舞,士女軿辏,箫鼓之声不绝者累日”,“邦人敬事久益虔”。
李光与宋高宗是同时代人,他的记载应当真实可信。
苏东坡《和陶拟古九首》其五和李光的《儋耳庙碑》既表达了两位名贤对冼夫人的崇敬,又证实宁济庙悠久的历史。(韩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