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故事·人物]东坡居儋故事(二)(配图)

发表时间:2017-11-29 15:37来源: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关情汉黎平等


        夜,漆黑一团。驿站官舍灯火微明,万籁俱寂,苏东坡与幼子苏过对着灯火冥想……
        忽然,木门“吱”地响起,进来黎子云、王霄和符林等朋友。苏东坡异常高兴,忙唤苏过沏茶。黎子云等朋友常常到东坡住处请益问奇,一来增长知识,二来消除东坡的寂寞。
        苏过沏好茶,摆在简陋的木桌上,顿时,茅屋飘起一缕清香。大家谈文学,叙见闻。
        黎子云愤怒地说:“今天一早,黎族大爷家的牛被官吏牵走了。黎族大爷家人丁薄,交不起税,恳求缓交,但是官吏就是不肯。”
        “这官吏真可恶!牵走百姓的耕牛,这农活还能做下去么?”符林说。
        “这汉族官吏太凶狠了!”苏东坡怒火燃烧,接着说,“过去孔子曾说‘苛政猛于虎’,我看大宋江山无处不有猛虎呀!”
        王霄接过话说:“前天,我在集市上,又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位黎族兄弟挑着一担沉香摆在集市上卖。一位官吏走过来,强词夺理抢走了沉香。黎族兄弟呼天喊地,围观的汉族百姓厉声谴责官吏。”
        “贪夫污吏,鹰鸷狼食。”苏东坡被这一桩桩汉族官吏盘剥掠夺黎族人民的事件震怒。东坡未到儋州前曾向皇帝上疏,揭露苛政,他也写过《山村五绝》、《吴中田妇叹》等诗反映百姓的疾苦。今夜,他听到的是汉族官吏对南荒少数民族的欺压。少数民族也是大宋的臣民,应当平等相待。
        苏东坡送走诸友,一夜难眠,辗转反侧。他再次点燃油灯,苏过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连忙起床问:“阿爹,有什么事呀?”
        “黎族人民受欺凌,我心里难受啊。”苏东坡沉痛地说,“我要写首诗,把我心中的不快吐出来。”
        “天明再写吧。”苏过央求道。
        “不!”苏东坡斩钉截铁地说。
        官舍的夜静悄悄。苏东坡奋笔疾书,把他关于民族平等的主张写进了诗中:
        咨尔汉黎,均是一民。
        鄙夷不训,夫岂其真。
        怨忿劫质,寻戈相因。
        欺谩莫诉,曲自我人。


黎山幽子送布

        清晨,薄雾似轻纱笼罩着儋州城,迷迷蒙蒙。一阵秋风吹过,木棉树上的枯叶随风飘荡,撒落在城中的大街小巷上。
        此刻,苏东坡读罢《陶渊明集》,掩卷沉思,心中升起一缕怅惘的情感:自己被贬到儋耳已经一段时间了。由于海南连岁不收,这里,米贵如珠;这些天来海路被阻,船舶不至,大陆的米无法运来,家中已没米下锅了。今天是集市,倒不如趁早到街上去买点薯芋充饥度日。于是,他吩咐苏过在家抄写《唐书》,自己便匆匆赶集去。
        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苏东坡头戴方巾,身穿蓝色直裰,在街上蹒跚前行。对面,一位挑柴的中年男子走过来,看见苏东坡,忽然停住脚步,用十分好奇的目光注视着苏东坡。苏东坡想,也许自己的举止或装束引起土人的注意?正思忖着,那位中年男子拐到一边,放下了柴担,只见他头上缠着猩红的头巾,腰带绑得紧紧的,皮肤黝黑,身体消瘦,但精神抖擞。这位黎山幽子早就听说儋州来了位翰林大学士。当他听着众人议论,望着苏东坡的背影,心里像一潭清水被一个石子掷入,泛起无数的涟漪……
        儋州汉黎杂居,长期来,黎族人民遭受欺压。苏东坡踏上这块南荒土地,听到这些情况,便写下《和陶劝农六首》,劝说汉黎和睦相处,平等对待。黎人长期受歧视,被辱骂,有谁把黎族同胞当作人看待呢?这位黎山幽子想到这里,拨开人群,朝苏东坡飞奔过去。
        苏东坡走着,冷不防被人拉了一下,转头一瞧,原来是方才遇见的那位中年男子。
        “苏先生,你真好!”黎山幽子声音颤抖,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此刻却说不出来。
        苏东坡还听不懂他说什么,一块色彩鲜艳的吉贝布已塞到他手里。苏东坡被这突如其来的行动弄懵了,不知是怎么回事,慌忙把布塞回黎山幽子手里。
        “冬天快到了,你留着过冬吧。”黎山幽子担心苏东坡误会,又补充说,“这是我妻子织的。”说完拉着苏东坡的手,频频点头,示意苏东坡收下。
        正当俩人推来推去,苏东坡显得有点尴尬的时候,黎子云拎着一袋米气喘吁吁地赶来。
        黎山幽子抢着说:“大叔,你劝苏先生收下这点心意吧。”他脸上露出焦急不安的神色。
        苏东坡通过黎子云的翻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三人不约而同噗噗地笑出声来。
        苏东坡刚接过吉贝布,黎子云又递过手中的米袋。
        “我真不知如何报答儋州人啊!”苏东坡百感交集,眼里噙着泪花。


讲授作文法


        苏东坡是个全能文士,年轻时已名满天下。崇尚苏文已是当时社会的风尚。民谚云:“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羮。”东坡到哪里,学子就追随到哪里。
        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江阴葛延之不远万里来儋州拜东坡为师。这时,东坡在载酒堂办学已有两年多时光,各地学子慕名纷至沓来。
        一天,葛延之向东坡请教作文法。东坡用打比方的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授作文的要领:
        “儋州虽数百家之聚,州人之所领,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明事,此作文之要也。”
        葛延之听罢茅塞顿开,喜形于色,连声说:“谢谢先生!谢谢先生!”
        葛延之跟随东坡学习一月,作文大有长进。为了感谢东坡的谆谆教诲,临别以亲手制作的龟冠赠送东坡。
        东坡看到学生的进步非常高兴,短短时间建立起来的师生感情,一旦分别,总是依依不舍。他收到葛延之赠送的龟冠,爱不释手。他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但他受到千百学子的尊敬。他感慨万千,挥毫写道:
        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协朋从生庆喜。
        智能周物不周身,未免人钻七十二。
        谁能用尔作小冠,岣嵝耳孙创其制。
        君今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


偶遇春梦婆


        一天晌午,清风吹拂,晴空万里。苏东坡访黎子云归来,看到田野农民正忙着春耕,犁田,插秧,忙得不可开交。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苏东坡抬头张望,却见一位老妇人提着饭篮走过来。苏东坡听黎子云说过,城内有一位老妇人能歌善言,很想能见到她,听听她甜美的歌喉和领教善意的指点。苏东坡心想,迎面而来的老妇人准是黎子云说的那位了。
        苏东坡略整衣冠,彬彬有礼地试探老妇人的口才:“阿婆,你道这世事如何?”
        老妇人也听说过儋州来了位翰林学士,只是未曾谋面。据说这翰林学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惜一肚子不合时宜。她随口答道:“世事只如梦耳。”
        苏东坡不解,再问:“这是什么意思?”
        老妇人心直口快,说:“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
        苏东坡很快反应过来,联想到自己一生的遭遇,连连点头:“阿婆说得对啊!”
        在田野里劳作的农民目睹这场精彩的对话,哈哈大笑。
        苏东坡灵感一动,连忙说:“那我就叫你春梦婆罗。”
        春梦婆当然也很高兴,正要起身向田间送饭去,苏东坡忙说:“且慢,我还没听到你的歌声呢。”
        “你是大学士,你先来一首。”春梦婆固执地说。
        苏东坡想当面领教春梦婆的歌才,看着春梦婆的打扮,便即兴逗趣:“云鬓蓬松两腕粗,手携饭榼去寻夫。”
        春梦婆不加思索,随口答道:“事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
        春梦婆一语击中苏东坡的要害,他想,自己的一生遭遇何曾不是这样呢。他曾是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还当过皇帝的老师。他在改变北宋王朝积贪积弱的问题上与新党王安石和旧党司马光政见不一,因此屡遭政敌攻击和排斥,“乌台诗案”几乎丧命。他晚年竟被贬至南荒。他非常钦佩这位南荒妇女的口才,连忙赔礼道歉。


心系护耕牛


        深夜,桄榔庵万籁俱寂。苏东坡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想起在城北见到黎族同胞宰杀耕牛惊心动魄的一幕……
        这天,黎族同胞在村中搭起祭坛。黎人敲锣打鼓,一个法师挥舞着手中的铁剑,不知口中念着些什么。一头耕牛被众人围住,惊慌发抖。
        东坡走近打听,原来一个黎人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尽说梦语。巫医说是魔鬼作怪,要杀牛祭鬼。白刀进,红刀出,一头耕牛倒在血泊中。
        儋州生产力本来就比较落后,所用的耕牛多来自大陆。耕牛远渡重洋,遇上逆风不顺利,饥饿干渴,互相挤压而死亡的牛难以计数。这些活牛运上海南,用来耕田的和用来宰杀的各占一半。黎人习俗生病不吃药,只杀牛来向鬼神祈祷。
        “失去耕牛,生产如何发展呢?”苏东坡想不通,继而又想,“这种陋习必须改变!”
        天明,苏东坡赶紧去找黎子云。他把昨天见到的情况告诉黎子云。
        “晚上,那个病人已死。”黎子云痛心地说。
        “用巫医来治病,用宰杀牛祈祷当药,这是一种悲哀啊。”东坡抑不住心中的沉痛。
        “这些人也太相信巫医了。有的人病了,吃药,巫医就说,鬼神发怒,疾病不可再医了。”符林忍耐不住插话道。
        “现在,人和牛都死了,还相信巫医么?!”东坡有点生气了。
        苏东坡从黎子云家回来,脑子里还不时思考着这个问题。他想,儋州生产沉水香,大陆人要想得到沉水香必须用牛与黎人交换。黎人得到牛,却用来祭鬼神,哪里得到什么“福”呢?自己是有罪之臣,没有办法救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抄写柳子厚《牛赋》送给琼州僧人道赟,用它来开导乡中那些明白事理的人,希望这种陋俗能够有所衰减。
        苏东坡唤过子磨好墨,挥笔写下《书柳子厚<牛赋>后》。
        东坡看着写好的文章,心情平静了些,两眼露出期待目光……(韩国强/文   刘运良/图



苏东坡居儋大事记


        绍圣四年(1097年)丁丑 东坡六十二岁
        四月十七日,得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诰命。
        五月十一日,与苏辙相遇藤州,时苏辙与其妻携子同至雷州。
        六月十一日,和陶渊明《止酒》赠苏辙,相别渡海。
        六月底,从琼州启程,沿海岸行,过澄迈和临高,进儋州境内,取道松林岭,作《儋耳山》诗抒发心中的悲愤。
        七月二日,到昌化军城(今儋州市中和镇),作《至昌化军谢表》。
        十三日,初到儋州,寂寞愁苦,出游城东学舍,对儋州的教育寄以厚望,作《和陶示周掾祖谢》诗。
        八月,军使张中到任,修伦江驿馆给东坡居之。
        立冬后,风雨连绵,海道断绝,不得苏辙书。作《和陶诗示庞邓》记叙居儋的险恶环境:“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
        十一月,与军使张中访黎子云兄弟,作《和陶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与诸友筹建载酒堂,并为植树。
        黎子明之子被继母恶语伤害出走数月,东坡买酒送其归家。
        十二月,将其所作和陶渊明诗一百零九首编成集子寄给苏辙。苏辙应请,作《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引》。
        元符元年(1098年)戊寅,东坡六十三岁
        四月,张中嗜弈,常邀苏过与之为戏,东坡竟日坐观,不以为大厌。
        董必察访广西,至雷州,遣人过海,东坡被逐出官舍。
        东坡买地结茅于城南污池旁之侧桄榔林下。数十学生运甓畚土助之。王介石躬其劳辱,张中亦助畚。
        五月,五间茅屋成,东坡命名为“桄榔庵”,作《桄榔庵铭并叙》,又作诗《新居》。
        郑会嘉所借千册书到(此为第一次借书)。
        六月,东坡居邻天庆观,城南百井皆咸,只天庆观甘泉味美,色白如乳。东坡常趁月色到天庆观汲水煎茶作《天庆观乳泉赋》。
        作《书药方赠民某君》,以家传药方治愈之。东坡因此著文鼓励儋人多种植地黄,以救人命。
        东坡生活贫困,作《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酡则不可知,人间绝无此味也》诗。
        元符二年(1099年)己卯,东坡六十四岁
        三月,尝负大瓢行歌田间,遇春梦婆。
        张中因修伦江驿给东坡居而被黜。
        墨者潘衡渡海来儋见东坡,东坡教以“远突宽灶”制墨法。作《书潘衡墨》。
        儋州久旱,米贵,东坡将有绝粮之忧,欲与苏过行“龟息法”,作《龟息法》。
        作《和陶与殷晋安别》,初送张中。
        九月,姜唐佐来从学。
        十七日,为规劝儋州父老改变“坐男使女”的土俗,作《书杜子厚诗后》。
        十一月六日,海上渔民赠蚝。
        张中与东坡告别,东坡作《和陶王抚军座送客》,再送张中:“悬知冬夜长,不恨晨光迟。”时夜坐达旦。
        元符三年(1100年)庚辰,东坡六十五岁     
        东坡与黎子云兄弟过从甚密,尝与之论农事。
        二月十一日,作《刘贡父戏介甫》记刘贡父戏王安石轶事,讥王安石多思而喜凿。
        至元符三年,又作和陶诗十五首,共计一百二十四首。
        三月,葛延之自江阴来从东坡学习,东坡诲之以作文之法。
        十五日,书柳子厚《牛赋》,并作《书柳子厚<牛赋>后》赠琼州僧人道赟,规劝土人改变“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的陋俗。
        访黎子云,途中遇雨,从农家借笠屐着归。后人据此作画《坡仙笠屐图》。
        五月,作《汲江煎茶》。
        吴子野从广州来儋州,带来苏辙赠诗。
        五月中,诰命下,以琼州别驾于廉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作《移廉州谢上表》。
        接诰命作《儋耳》诗,抒发欢快心情:“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到昌化岭拜峻灵王庙,作《峻灵王庙碑》。
        六月,与黎子云兄弟告别,作《别海南黎民表》:“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上旬,东坡离开儋州,父老争致馈,送于舟次。
        二十日,从澄迈通潮阁登舟渡海,改变原定石排过海计划。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感叹“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鸡肋编》卷上:“东坡在儋州,邻居有老妪业此,请诗于公甚勤。戏云: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东坡曾在城南挖井,尝于桄榔庵西清水池种莲。
        东坡南迁期间,撰成寓言小品集《艾子杂说》、史论十六篇、《书传》十三卷,订《易传》和《论语说》。
        凡此数事,系年待考。(韩国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