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儋州市红树林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3-06-21 16:49

提案人(单位):赵庆杰

近年来, 在新英湾红树林资源的统一保护建设和长效管理服务方面,儋州市政府及当地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推动保护区开展科学考查、退塘还林还湿生态修复等工作,并取得一定好成绩。然而,目前新英湾万亩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开发和运行管理上,仍或多或少存在资源保护和生态开发管理之间体制矛盾明显、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以及面临外来物种大规模入侵风险等一些急需解决的现实存在问题。亟待儋州市林业部门加快修订编制解决方案。

一、儋州市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存在问题

一是“黄金海岸”工程大面积开发,以及新英湾地区航道的大面积开辟,导致出现大量红树林人工生态养殖塘,不仅限制整个区域红树林群落向其自然中心扩散,也加大了红树林育苗难度。二是目前国内针对大型动物、微生物大规模入侵红树林问题的系统研究报告微乎其微,儋州市亟待进一步启动对红树林生物多样性入侵的机制研究,预防和控制外来生物入侵爆发。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儋州市红树林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一)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监控装备建设

一是增加引进、培训生态治理类人才,并加强执法力量,健全巡护制度二是构建并联通海南省数字红树林湿地监测预报网络平台,通过运用海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对海洋监测实时数据分析,评估全省红树林保护区面积增减变化趋势情况、沿海湿地水域动态变化趋势,促进生态修复项目水平不断提高。

(二)合理发展生态产业,改善周边社区民生问题

一是学习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之城”建设经验,力促农文旅融合,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可结合儋州市实际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例如:休闲型渔业、观光农业、红树林特色养蜂业、红树林特色生态果品开发生产经营等。二是将海口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设红树林科普馆的做法引入儋州市,在丰富功能区的作用之上增加旅游经济效益。

(三)新增人工造林、红树林补植抚育以及营造海岸生态林

一是学习广西北海红树林良种繁育基地培育濒危红树林物种资源的先进经验,新建一批现代化红树林种苗基地。可将儋州职业学校的实习基地落址附近,为红树林种苗的培育、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指导;二是在造林树种区域选择方式和育种原则上,针对儋州不同气候带区域潮位特点和本地红树林生物特性,优选海南本地红树,采用亚热带混交林的种植繁育方式。

(四)健全防治红树林生物多样性入侵保护管理的体系,加强引种后规范管理

一是强化种苗检疫及检验,慎重养殖引种,建立突发有害转基因生物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及苗种风险综合管控的机制;二是采取化学控制、物理控制和生物控制手段来有效减轻生物入侵危害。例如,可以通过持续淡咸水轮换灌溉的物理控制方式有效抑制生物入侵。


分享到: